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粗糠柴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學名:Mallotus philippensis (Lam.) Muell.-Arg.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中文名:粗糠柴 植物型:小喬木 其它:小枝、幼葉柄及花序密被緊貼表皮之銹色星狀毛
知識 1:
褐色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粗糠柴
中文門名: 種子植物門
中文綱名: 雙子葉植物綱
紀錄類別: 維管束植物知識單元
生活型: 喬木
中文科名: 大戟科
拉丁種小名: philippensis
生態分布: 台灣
拉丁界名: 植物界
花序種類: 總狀
果種類: 漿果
拉丁科名: Euphorbiaceae
植物等級: 原生
拉丁門名: SPERMATOPHYTA
學域-大分類: 植物-維管束植物類
拉丁屬名: Mallotus
中文界名: Plantae
保育等級: 普遍
葉種類: 單葉
拉丁綱名: DICOTYLEDON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粗糠柴
英文名: Mallotus philippensis
描述:
常綠喬木。株高5~10cm。嫩枝、嫩葉及花序皆被黃褐色柔毛。單葉, 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8cm,寬1~5cm;基部鈍形或近圓形,具2腺體,先端漸尖;全緣或疏 緣;基生3出脈;表面光滑無毛,背面粉白色,被柔毛及散紅色腺點。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單生或數個簇生,頂生或枝上部 生;花小,多數,無花瓣。 果扁球形,徑0.6~0.8cm,具3 ,密生紅色粉狀茸毛及褐色腺體;種子球形,黑色。
分布:
台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闊葉樹林中,中國南部、喜馬拉雅、阿拉伯、錫蘭、緬甸、馬來西亞、印度、澳洲、菲律賨、琉球等。
作者: 何偉真, 林德勳, 謝昌衛, 張世良, 黃雯雯, 陳信泰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