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化紀元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lture-Epochs Theory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化紀元論為教育理論的一種,主張個人的發展無論在道德或智能上均複演種族(species)成長的各個階段,故在教育上一方面應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情形,然後據以進行教育活動,另一方面則應擷取過去人類發展的經驗,以幫助兒童的成長。
  文化紀元論的基礎有二:一是相信人類文化的成長呈階段性的進化,由簡而繁,且不斷成長,如由漁獵文化到畜牧文化再進而到農業文化等等;二是認為個人的生長順序重複種族成長的過程,如兒童在六歲以前是複演漁獵時代的文化,六歲至八歲是複演農工時期的文化等等。
  在教育主張上,由於兒童成長與種族的文化成長呈平行但相類似的狀態,故教育內容的核心在於人類發展歷程中所凝結的精華,而這些精華素材可以從宗教、歷史及文學中獲得。
  支持這種主張的學者知名者有:幼稚教育的創始人福祿貝爾(F.W.A. Froebel, 1782~1852)、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爾(G.S. Hall, 1846~1924)、德國教育學者赫爾巴特(J.F. Herbart, 1776~1841)及齊勒(T. Ziller, 1817~1882)。
  文化紀元論的主張在目前已不為學者所接受,因為其理論基礎沒有獲得人類學家、社會學家乃至生物學家的證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化紀元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