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ㄢㄅㄧㄢˇ˙ㄉㄜㄕˊㄨˋㄖㄨˊ:「ㄍㄨㄛ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乾扁的食物。
    【例】鍋粑
  2. →糌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譯音用字。參見「糌粑」條。
[綴]
表乾扁的食物。如:「鍋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乾扁的食物。如:「鍋粑」。清.魏之琇《續名醫類案.卷四三.小兒乳病》:「晝則嚼飯以哺之,或啖以粑果;夜則貯水以飲之。」清.徐大椿《蘭臺軌範.卷八.婦人方》:「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粑亦鏟下,入後藥同磨。」

2. 譯音用字。「糌粑」:藏民之主食。將青稞炒熟,再磨成粗粉狀,以茶與酥油合拌而食。清.徐珂《清稗類鈔.飲食篇.藏人之飲食》:「藏人飲食,以糌粑、酥油茶為大宗,雖各地所產不同,然舍此不足以云飽。」《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二一.乾隆五年閏六月下》:「每年每喇嘛、與養廉口糧青稞中斗二十斗,糌粑二十四筒。」

注音: 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