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工作外訓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康自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工作外訓練」亦稱工作崗位外訓練,是指職務外或離開工作單位的訓練;換言之,即由專門人員負責之所有工作崗位訓練以外的教育訓練。不論企業內本身所設立的訓練所或研修院等特定的設施所舉辦的訓練,或定期乃至不定期的講習會、演講會,均屬工作崗位外訓練。
1.工作崗位外訓練的種類:(1)工作場所的文化塑造訓練:謀求工作場所的活性化與工作場所文化的提升。(2)階層別訓練:謀求各階層、各等級共同必要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的提升。(3)職能別訓練:謀求職務機能的必要知識、技能及態度的提升。(4)任務貫徹訓練:藉由各種教育訓練的講師、訓練員的準備以及所擔任任務的貫徹,謀求公司人員資質的提升。(5)其他的訓練:謀求解決隨時代快速變動所引起的全公司共同問題而施行的教育活動等。2.工作崗位外訓練的優點:(1)由於訓練由專業講師擔任,品質可以提高。(2)能夠使用特殊設備,且可將設備簡化。(3)受訓者可用特殊的練習以精熟特別困難之處。(4)從長期來看,新花費的費用可能較少。因為可使工人在速度及品質上達到較高的標準。(5)可不受績效薪資制的限制,噪音、危險與品評的壓力。(6)受訓者在初期即可學到正確的方法。3.工作崗位外訓練的缺點:(1)必須在招收大量的受訓人員時,才可能將受訓所花費的成本予以降低。  (2)在學員從訓練的設備轉移到生產設備時,或從訓練的學校變換至生產環境時,可能會有學習轉移的困難發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工作外訓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