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掊 - 教育百科
掊 |
|
- 部首 手
- 部首外筆畫 8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póupǒu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óu |
解釋:
[動] 1.用手或工具挖土。如:「掊坑」、「掊洞」。《新唐書.卷五三.食貨志三》:「大和初,歲旱河涸,掊沙而進,米多耗,抵死甚眾。」 2.聚斂、搜括。《新唐書.卷一二九.嚴挺之傳》:「蜀雖號富饒,而峻掊亟斂,閭里為空。」 [名] 量詞。計算雙手捧取物品的單位。通「抔」。漢.王充《論衡.譋時》:「如泰山失火,沃以一杯之水;河決千里,塞以一掊之土,能勝之乎?」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ǒu |
解釋:
[動] 1.打破、擊破。如:「掊斗折衡」。《莊子.逍遙遊》:「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2.打擊、抨擊。《莊子.胠篋》:「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推開、撥開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推開、撥開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ㄆㄡˊ 1. 挖土。如:「掊坑」、「掊洞」。《說文解字.手部》:「掊,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新唐書.卷五三.食貨志三》:「大和初,歲旱河涸,掊沙而進,米多耗,抵死甚眾。」 2. 聚斂、搜括。《廣韻.平聲.候韻》:「《詩》曰:『曾是掊克』,謂聚斂也。」《新唐書.卷一二九.嚴挺之列傳》:「蜀雖號富饒,而峻掊亟斂,閭里為空。」 3. 量詞。計算雙手捧取物品之單位。通「抔」。漢.王充《論衡.譋時》:「如泰山失火,沃以一杯之水;河決千里,塞以一掊之土,能勝之乎?」 ㈡ ㄆㄡˇ 1. 打破、擊破。如:「掊斗折衡」。《莊子.逍遙遊》:「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2. 打擊、抨擊。《集韻.上聲.厚韻》:「掊,擊也。」《莊子.胠篋》:「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
|
注音: | ㈠ㄆㄡˊ ㈡ㄆㄡ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掊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