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伶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ㄟˋㄒㄧˋㄐㄩˋㄧㄢˇㄩㄢˊ˙ㄉㄜㄔㄥㄏㄨㄖㄨˊ:「ㄇㄧㄥˊㄌㄧㄥˊ」、「ㄧㄡㄌㄧㄥˊ」、「ㄏㄨㄥˊㄌㄧㄥˊ」、「ㄋㄩˇㄌㄧㄥˊ」、「ㄌㄧㄥˊㄖㄣˊ」。
  2. ㄌㄧㄥˊㄑㄧㄠˇㄘㄨㄥㄏㄨㄟˋㄖㄨˊ:「ㄌㄧㄥˊㄌㄧˋ」、「ㄌㄧㄥˊㄧㄚˊㄌㄧˋㄔˇ」。
  3. ㄌㄧㄥˊㄉㄧㄥㄍㄨㄉㄨˊㄨ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ㄍㄨㄎㄨˇㄌㄧㄥˊㄉ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1. 舊稱表演歌舞、戲劇的人。
    【例】紅伶、女伶、名伶
  2. 靈巧、聰慧。
    【例】伶牙俐齒
  3. →伶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íng
解釋:
[名]
1.舊稱表演歌舞、戲劇的人。如:「紅伶」、「女伶」、「名伶」。
2.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北部山區深處,以種山、狩獵為生。
3.姓。如黃帝時有伶倫。
[形]
1.靈巧、聰慧。如:「伶牙俐齒」。《紅樓夢》第六八回:「妹妹這樣伶透人,要肯真心幫助我,我也得個膀臂。」
2.參見「伶仃」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í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倖臣、弄臣。《說文解字.人部》:「伶,弄也。」清.段玉裁.注:「徐鍇曰:『伶人者,弄臣也。』《毛詩》:『寺人之令。』《釋文》曰:『令,《韓詩》作伶,云使伶。』」

2. 古樂官名。《國語.周語下》:「王弗聽,問之伶州鳩。」三國吳.韋昭.注:「伶,司樂官。」《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然猶詠歌於伶蕭,載陳於方策,豈不哀哉!」唐.李賢.注:「伶,樂官也。」

3. 舊稱表演歌舞、戲劇者。《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一二》:「帝製新曲,教女伶數十百人,衣珠翠緹繡,連袂而歌。」《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與伶人共舞於庭,以娛悅劉太后。」

4. 靈巧、聰慧。《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女工針指,卻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腸有些狠毒。」《紅樓夢》第六八回:「妹妹這樣伶透人,要肯真心幫助我,我也得個膀臂。」

5.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屬西南僰撣族系,散布於大陸地區廣西省北部山區深處,以種山、狩獵為生。

6. 姓。如黃帝時有伶倫。

注音: ㄌ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