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梅花鹿 - 教育百科
臺 | |
灣 | |
梅 | |
花 | |
鹿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臺灣梅花鹿 |
英文名: |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
描述: 頭體長約150公分,尾長約13公分,體重50~80公斤,肩高70~90公分。梅花鹿是因有白色似梅花的斑點分佈於背上而得名。身體毛色夏季為淡栗色,背部正中線為黑色帶,其兩側各有約20個白斑,冬季則為茶褐色,白斑較不明顯。通常公鹿體型較大,出生後第一年並不長角,從兩歲時開始長角,而且每年增加一個分叉,直到五歲以後才停止分叉,叉角基部之分枝向前方斜出。鹿角的生長具年週期性,春天初長之角為具有活組織之鹿茸,隨後於夏季有磨角行為,鹿角並會硬化成硬角,冬末硬角會脫落。雌鹿的體型較小,頭上不長角。齒式:門齒0/3,犬齒0/1,前臼齒3/3,臼齒3/3;總齒數=32。 |
|
分布: 台灣從遠古時代的鹿群遍野,到荷蘭據台時代年對外輸出十萬張鹿皮,過度的濫捕及平原棲地的縮減,導致族群量急遽銳減,終於在1969 年後自野外消失,僅剩存於動物園及私人養殖場之圈養族群。然而,梅花鹿與台灣先住民文化、台灣歷史,甚至台灣文化都有密不可分的關連。為保存本種固有品系,墾丁國家公園於1983年於社頂進行梅花鹿復育,1986年由台北動物園提供 26 隻梅花鹿作為復育種源,至今已歷時近 20 年,在墾丁野地已有近500隻梅花鹿活動,並於1994年在復育區外野放梅花鹿。此外,綠島亦有部分人工飼養族群。</p> |
|
作者: | 鄭錫奇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