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蚜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o yá |
解釋:
動物名。昆蟲綱同翅目。成蟲體色不一,有淡綠、綠、淡紅、淡棕諸色,成蟲與幼蟲皆喜伏息在菸草葉下,吸食汁液,並分泌蜜露,以危害菸草、蔬菜、果樹為主。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桃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桃蚜Myzus persicae其無翅胎生成蟲體色為淡綠、黃綠、綠、黃褐、棕褐、淡紅、黑褐色等,因寄主及季節而不一。尾片有毛六根。有翅胎生成蟲觸角第三節約有12個副狀感覺器排成一列,亙佈全節;背腹有一塊大型黑色方斑。其有性型雌蟲無翅,體色為紅色(粉紅色)或綠色,但以紅色型居多;頭部赤褐色,複眼暗紅色;腹管及尾片色深,為淡黑褐色,或有時為綠褐色。有翅雄蟲體色為黑色或黑褐色,較一般有翅胎生成蟲色略深;頭部、觸角、中後胸中央背板、腿節靠端部2/3區域、脛節末端、跗節、生殖器蓋瓣均為黑色;腹部中央腹斑不完整,即有中斷無腹斑之空白處。其寄主植物相當複雜,主以十字花科、茄科、旋花科及芸香科植物為主要寄主。在台灣,其有性型之寄主植物僅有桃樹。其分布於世界各地區;在台灣分布於低、中、高海拔地區,以秋冬季發生量最多。由於其腹管多半在基半處縮縊,端半膨大或較寬大,易與Myzus屬之其他種類區別。在此以許洞慶(1980)及陶家駒(1990)所發表之文獻內容為主。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桃蚜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中文屬名: | 瘤蚜屬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中文科名: | 常蚜科 |
中文亞科名: | 常蚜亞科 |
拉丁種小名: | persicae |
拉丁亞科名: | Aphidinae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Pterygota |
拉丁科名: | Aphid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中文總科名: | 蚜總科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屬名: | Myzu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半翅目 |
拉丁目名: | Hemiptera |
中文亞綱名: | 有翅亞綱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總科名: | Aphidoide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桃蚜 |
英文名: | Myzus persicae |
描述: 桃蚜體長約1.5~2公釐,體色多變,通常呈淡綠色。桃蚜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常出現於溫室作物上造成危害,特別是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為農業上重要害蟲,以往主要以農藥對其進行控制。 |
|
分布: 廣泛分布世界各地。 |
|
作者: | 李鍾旻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