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匹茲堡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ttsburg Ballet Theatre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匹茲堡芭蕾舞團」(Pittsburg Ballet Theatre)成立於1970年,自從1982在派翠西亞.王爾德(Patricia Wilde, 1928-)擔任藝術指導下,致力把舞團提升至藝術圓熟的新境界。王爾德曾經是「紐約市立芭蕾舞團」著名的首席舞者,在她長達十五年的芭蕾伶娜生涯中,巴蘭欽為其編作不少作品。王爾德一直致力編創新舞以及啟發編舞者創作。像納哈林(Ohad Naharin)《純淨的心》(Tubula Runa)便是她委託創作的作品之一。此外,「匹茲堡芭蕾舞團」於1990年首演了麗莎.瑞貝爾(Lisa de Ribere)的《大凱西》(The Mighty Casey)。這齣獨具巧思的棒球芭蕾舞劇的靈感來自一首名為「打擊手凱西」的詩。透過「運動圖刊」的評介及哥倫比亞電視公司週日晨間新聞的報導,《大凱西》上演後獲得如雷的掌聲及佳評。1991年至1992年舞季上演了「匹茲堡芭蕾舞團」的新舞碼,其中包括了布魯斯.維爾斯(Bruce Wells)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製作成本高達一百萬美元的《胡桃鉗》、巴蘭欽的經典作《阿波羅》和米勒(Aagnes de Milles)的《秋河傳奇》。自從加入匹茲堡芭蕾舞團後,王爾德增添了五支現成的芭蕾於舞碼中,並委託各地的編舞家編了14支新作。「匹茲堡芭蕾舞團」為現今美國最具折衷調揉風格的芭蕾舞團之一。除了喬治.巴蘭欽的傑作,十九世紀極富傳奇性的芭蕾,以及當代重要編舞家的作品外,「匹茲堡芭蕾舞團」更積極地擴增舞碼內容,如赫拉.蘭德斯的《練習曲》、益里.季利安的《回歸荒原》、保羅.泰勒的《多變的訊息》及《日落》、吳諸珊的《在夜之光輝裡》和喬治.巴蘭欽的《主題與變奏》等。
參照: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匹茲堡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