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scow City Ballet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該舞團於1989年由維克多.史莫諾夫.葛洛凡諾夫(Victor Smirnov Golovanov)創立。該團有八十位舞者,均受過完整古典芭蕾的嚴格訓練。舞團宗旨是將十九世紀正統古典芭蕾的原創風貌,不作任何改變地傳授給年輕的舞者們,並鼓勵舞者用個人獨有的特質重新詮釋舊作。葛洛凡諾夫畢業於莫斯科編舞學院,六十年代中期曾投身至電影的拍攝,與拉夫羅夫斯基及巴斯曼特瓦洛(Bessmertnova)合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贏得了蒙地卡羅影展獎項。此後尚有《費歐德洛》、《飛越蘇聯》、《莫斯科風雲》等佳作。許多國際知名芭蕾舞星都曾參與演出。葛洛凡諾夫曾任「波修瓦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獨舞者達二十年以上,其親身經歷俄羅斯逾半世紀之發展和演出。在「波修瓦芭蕾舞團」時曾演出拉夫羅夫斯基(Lavrovsky)、札克洛夫(Zakharov)、亞克柏森(Yakobson)、尤里.格里哥洛維奇(Yuri Grigorovich)、維諾葛拉朵夫(Vinogradov)、瓦斯烈夫(Vasiliev)、等編舞家的作品。經由與多位舞蹈家與編舞家的經驗與努力不懈,葛洛凡諾夫已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風格。1972年葛氏應波修瓦劇院的瑪雅.普麗賽斯凱雅(Maya Plisetskaya)與柴德林(Tchedrin)之邀,編製《安娜.卡列妮娜》舞劇。葛洛凡諾夫離開波修瓦劇院後,到奧德莎(Odessa)歌劇院任職,前後共計十二年。直至1988年始創立「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舞團曾至英國、埃及、以色列、日本、南韓、比利時、臺灣、香港、加拿大、匈牙利、義大利、西班牙、挪威、賽普勒斯等地,已作超過七百五十場演出,舞團舞碼有《天鵝湖》、《睡美人》、《卡門》、《胡桃鉗》、《仙履奇緣》、《吉賽兒》、《戰爭與和平》、《羅密歐與茱麗葉》等古典與色彩鮮明之舞劇。
參照:
舞團提供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