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萆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bēib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ēi
解釋:
[名]
一種草。蒿類。《集韻.平聲.支韻》:「萆,一曰:『蒿類』。」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簑衣,即雨衣。《說文解字.艸部》:「萆,雨衣,一曰衰衣。」
[動]
隱蔽。通「蔽」。《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萆,音蔽,依山自覆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ㄧˋ

1. 簑衣,即雨衣。《說文解字.艸部》:「萆,雨衣。一曰衰衣。」元.李孝光〈次三衢守馬昂書壘韻〉詩:「勿言我壘狹,不用萆與蓑。」

2. 隱蔽。通「蔽」。《正字通.艸部》:「萆,與蔽通。」《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如淳:「萆,音蔽,依山自覆蔽。」宋.樓鑰〈背水陣〉詩:「萆山兵已遣,背水陣尤奇。」

㈡ㄅㄟ

草屬。蒿類。《集韻.平聲.支韻》:「萆,一曰蒿類。」《宋稗類鈔.卷四.頤養》:「悠悠斷夢了不記,萆草微吟還獨成。」元.馬祖常〈石田山房記〉:「桐栢之水,發為淮。東行五百里,合溮潢山谷諸流,左盤右紆,環繞山麓,其南有州曰光。平衍而萆茂,民勤而俗樸。」

注音: ㈠ㄅㄧˋ ㈡ㄅ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