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薄荷腦 - 教育百科
ˋ
ˊ
ˇ
  • 漢語拼音 bò hé nǎ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ò hé nǎo
解釋:
  1. 薄荷莖葉和水加以蒸餾,所得的液體,用食鹽與冰屑的冷劑冷卻成固體,除去油分,放入酒精中再結晶即得。為無色針狀結晶,有特殊香氣,幾不溶於水。其味清涼,可供興奮劑、殺菌劑及其他醫藥用。又可作為牙粉、牙膏及糖果等的香料。
    【例】頭昏腦脹時,用薄荷腦塗在太陽穴及人中上,具有提神作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薄荷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ò he nǎo
解釋:
薄荷莖葉和水加以蒸餾,將蒸餾所得之液用食鹽與冰屑之冷劑冷卻,取出固體,除去油分,於酒精中再結晶即得。為無色針狀結晶,有特殊香氣,幾不溶於水,但溶於酒精、醚等,熔點約四十三度。其味初如焦灼,後則涼爽。供興奮劑、殺菌劑及其他醫藥用。又可作為牙粉、牙膏及糖果等香料。也稱為「薄荷精」。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薄荷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