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邇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ㄣˋㄅㄨˋㄩㄢˇㄖㄨˊ:「ㄦˇㄌㄞˊ」、「ㄇㄧㄥˊㄨㄣˊㄒㄧㄚˊㄦˇ」。
  2. ㄐㄧㄝㄐㄧㄣˋㄑㄧㄣㄐㄧㄣˋㄖㄨˊ:「ㄅㄨˋㄦˇㄕㄥㄙ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ěr
解釋:
  1. 近、不遠。
    【例】邇來、名聞遐邇
  2. 接近、親近。
    【例】不邇聲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ěr
解釋:
[名]
近處、眼前。如:「名聞遐邇」。《紅樓夢》第一八回:「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
[動]
接近、親近。《書經.仲虺之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唐.韓愈〈釋言〉:「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不邇讒邪。」
[形]
親近的。《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接近。《說文解字.辵部》:「邇,近也。」《書經.仲虺之語》:「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唐.韓愈〈釋言〉:「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不邇讒邪。」
2. 空間、時間距離不遠者。《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幸賴股肱禦侮之助,殘醜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唐.柳宗元〈寄韋珩〉詩:「邇來氣少筋骨露,蒼白瀄汨盈顛毛。」《紅樓夢》第一八回:「展眼元宵在邇,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監出來先看方向。」
3. 關係親近的。《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
4. 淺近、一般的。《詩經.小雅.小旻》:「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爭。」《禮記.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注音: ㄦ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