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殉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ㄏㄨㄛˊㄖㄣˊㄏㄨㄛˋㄑㄧˋㄨˋㄆㄟˊㄗㄤˋㄖㄨˊ:「ㄒㄩㄣˋㄗㄤˋ」。
  2. ㄨㄟˋㄉㄚˊㄌㄧˇㄒㄧㄤˇㄏㄨㄛˋㄇㄡˇㄓㄨㄥˇㄇㄨˋㄉㄧˋㄦˊㄒㄧㄕㄥㄕㄥㄇㄧㄥˋㄖㄨˊ:「ㄒㄩㄣˋㄐㄧㄝˊ」、「ㄒㄩㄣˋㄍㄨㄛˊ」、「ㄒㄩㄣˋㄉㄠˋ」、「ㄒㄩㄣˋㄓˊ」、「ㄒㄩㄣˋㄐ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ùn
解釋:
  1. 用人或器物陪葬。
    【例】殉葬
  2. 為達理想或某種目的而犧牲生命。
    【例】殉節、殉國、殉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ùn
解釋:
[動]
1.用人或器物陪葬。《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2.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如:「殉國」、「殉職」。《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文選.江淹.雜體詩.鮑參軍》:「殉義非為利。」
3.貪求、追求。《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û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以人或器物陪葬。《玉篇.歹部》:「殉,用人送死也。」《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2. 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如:「殉國」、「殉職」。《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三十首.鮑參軍〉:「殉義非為利。」

3. 跟從、隨從。《字彙.歹部》:「殉,從也。」《孟子.盡心下》:「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史記.卷四三.趙世家》:「五國三分王之地,齊倍五國之約而殉王之患。」

4. 貪求、追求。《集韻.平聲.諄韻》:「殉,貪也。」《書經.伊訓》:「敢有殉於貨色。」晉.陸機〈豪士賦序〉:「遊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

注音: ㄒㄩ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