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論題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lùn t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n tí
解釋:
討論的題目。邏輯學上指論者所主張,但真實性尚需證明的命題。如:「對這個論題,大家都沒興趣,以至發言者寥寥無幾。」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論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ssue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論題」始於問題,所以英文字Issue也等於問題。稱為「論題」時是對一件事或一個意見或主張,尚未決定解決的途徑,或是意見紛歧,仍在考慮、討論、而不免爭執的目標,用於意見不一致時最多。
  在生活中,無論個人或團體,不免面對「難於取捨」的困難,即是不容易決定、而要反覆思考或討論,一再衡量和比較,而難做定論的題目。
  教育雖有長久的事實和廣泛的知識,始終存在著若干論題,至今尚爭論不休。關鍵在於人企求完美,對教育問題也希望能有完美無缺的答案;而就已知的答案看,總是利弊互見,且頭緒紛繁,舊的論題尚未解決,新的論題又紛至沓來。
  在政治方面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出現了所謂「論題網」(Issue networks)概念,指聯邦政府決定政策的問題,在利益團體、官僚行政和專業人員間,以及地區、各級政府間和個人共同形成一個對政策的網路,以解決爭議。由此看來,論題似乎為不可免,充滿於生活中的現象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論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