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è |
解釋:
[名] 1.地名:(1)春秋時楚國都邑,故城約在今湖北省武昌縣。(2)春秋時晉國都邑,故城約在今山西省鄉寧縣南方。 2.湖北省的簡稱。 3.邊際。《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并閭與茇䒷兮,紛被麗其亡鄂。」三國魏.徐幹.齊都賦:「南望無垠,北顧無鄂。」 4.托住花朵的部分。通「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5.姓。如漢代有鄂千秋。 [動] 害怕。通「愕」。《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當地名: ⑴ 春秋時楚國都邑,故城約在今湖北省武昌縣。《說文解字.邑部》:「鄂,江夏縣。」 ⑵ 春秋時晉國都邑,故城約在今山西省鄉寧縣南方。 2. 湖北省之簡稱。 3. 托住花朵之部位。通「萼」。《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4. 邊際。通「堮」。《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並閭與茇兮,紛被麗其亡鄂。」三國魏.徐幹〈齊都賦〉:「南望無垠,北顧無鄂。」 5. 害怕。通「愕」。《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光驚鄂,默然不應。其後奏上,署衍勿論。」 6. 姓。如漢代有鄂千秋。《通志.卷二七.氏族略》:「鄂氏,姬姓,晉鄂侯之後,以居於鄂邑,故支庶以為氏焉。漢初功臣安平侯鄂千秋,沛人,又巴郡蠻七姓,鄂其一也,望出武昌焉。」 |
|
注音: | ㄜ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鄂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