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磷化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emi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殺鼠劑。Zinc Phosphide。Zn3P2。1911年義大利首先應用,德、英、法(1931)及英國(1936)亦先後使用,1942年Doty氏在夏威夷進行蔗園鼠害防除試驗效果良好,現菲律賓、韓國、印尼、澳洲、泰國等亦先後使用。暗灰色具有光澤之重粉末,微具磷之氣味,mp420℃,bp1,100℃,不溶於水或酒精中,而溶於鹽酸及硫酸中,產生磷化氫毒氣,在水溶液及濕空氣中亦能產生磷化氫,故應保存於乾燥環境中。急性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白鼠40-70mg/kg,魚毒TLM(中間耐受限量)10ppm(鯉魚)。鼠隻取食本劑後,即由胃酸之作用產生磷化氫毒氣,使鼠隻之中樞神經麻痺,呼吸及消化器官障礙而死亡,鼠隻死後體內之磷化氫毒氣,即由口、鼻、肛門等孔口散發,鼠屍無殘毒,故如被貓狗等其他動物取食不致引起第二次中毒現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磷化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