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VHS錄影系統 - 教育百科
V
H
S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HS (Video Home System)
作者: 侯志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九七六年日本勝利公司(JVC)推出二分之一吋VHS錄影系統;該系統與Beta系統相同,都是以家庭及學校為主要市場,因此二者產生激烈競爭。
  VHS錄影機水平解像度約為二百條,具有左右兩聲道音訊,影音品質與Beta系統相近,錄影時VHS系統也具有三種錄影速度,以最常用的T-120錄影帶錄影時,其錄影時間如下:
  SP(Standard Play)  120分
  LP(Long Play)  240分
  EP(Extended Play)  360分
  由於VHS系統一開始就推出可錄兩小時的機型及錄影帶,長度適合發行電影錄影帶,因此在歐美地區迅速普及。此外,VHS錄影機採用M型上帶,轉帶不經過磁頭,磁頭壽命長,機械結構較簡單,錄影機耐用度高,因此逐漸取得市場優勢,成為目前家用錄影系統主流。
  為了縮小VHS攝錄影機的體積,又於一九八○年代初期推出體積較小的VHS-C(compact)系統,帶寬仍為二分之一吋,但錄影帶外殼大幅縮小,使得錄影機更輕便。VHS-C錄影品質與VHS相同,初期只能錄二十分鐘,加以改進後可錄三十分鐘;錄製後使用轉換盒(adapter)可將VHS-C錄影帶在一般錄影機中播放,除了家用型攝錄影機外,目前普及率仍然不如一般VHS機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VHS錄影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