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钂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ㄐㄧㄣ
  • 部首外筆畫 20
  • 總筆畫 28
  • 漢語拼音 tǎ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g
解釋:
參見「钂鈀」、「钂叉」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兵器。中脊有尖銳如槍之利刃,橫以彎股,形略似叉。或云弦月形,有不同之形制,如「钂鈀」、「钂叉」等。《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七回:「現任南京金吾前衛都指揮金天雷,身長三尺,膀闊二尺二寸,不戴盔,不戴甲,全憑手裏一件兵器,重有一百五十斤,叫做個『神見哭任君钂』。」《說岳全傳》七○回:「一丈高的紅砂馬,奔來如掣電;碗口粗的溜金钂,舞動似飛雲。……便一钂打來,岳霖舉鎗架住,覺道沉重,好不驚慌。」

2. 以钂砍刺。《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五回:「金天雷也不言語,只是一任雪片的钂钂將去。」又第八○回:「這一钂不至緊,钂本是重,又去得凶,把他一口飛刀钂做兩節。」

注音: ㄊ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