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牢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iān lá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n láo
解釋:
1.形容地勢險阨,三面環絕,易入難出的地方。《孫子.行軍》:「天牢,三面環絕,易入難出。」宋.唐仲友〈上張相公書〉:「彼雖至愚,豈肯輕涉絓地,以自入於天牢地陷之間哉?」
2.古代設置在京師,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牢獄。因監獄暗無天日,故稱為「天牢」,後指關重刑犯或死刑犯的監獄。如:「殺人兇手已被關入天牢,縱使插翅也難飛。」《太平廣記.卷二一六.開元中二道士》:「此人今年身在天牢,負大辟之罪乃可以免。」《文苑英華.卷八四五.唐.李嶠.大周降禪碑》:「地戶開扉,天牢罷獄。」
3.星名,即貫索。古代中國星官之一,位於紫微垣中,共有六星。《史記.卷二七.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為之空。」唐.張守節.正義:「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天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