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百科全書派 - 教育百科
ˇ
ˊ
ˋ
  • 漢語拼音 bǎi kē quán shū p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i kē quán shū pài
解釋:
十八世紀法國的一個思想學派。曾參與百科全書的編纂,反對天主教會及其哲學以及封建等級制度,對當時的啟蒙運動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人物有狄德羅(Denis Dierot)、孟德斯鳩(Montesquieu)和盧梭(Rousseau)等。也稱為「辭典派」。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百科全書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ncyclopedists
作者: 馮朝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百科全書派是指啟蒙運動期間一批以伏爾泰(François-Marie A. de Voltaire, 1694~1778)為首的學者與思想家。此派的興起,乃由於十八世紀的法國,是一缺乏公平和正義的社會,中上階級對下層階段極盡剝削之能事,而下層階級的人所有的,只是貧窮和繳不完的稅;為此伏爾泰乃起而領導反抗這種不公平的社會制度,但也落得被驅逐的命運。在他被驅逐至英格蘭的三年中,伏爾泰深深地受到一些革命性的思想家的影響,包括牛頓(I. Newton, 1642~1727)在科學方面的新發現,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的個人主義哲學等。而在其後的五十年中,伏爾泰繼續創作了數量極多的戲劇、歷史及神學方面的著作。伏爾泰英國式的觀點,被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加以發揚光大;狄德羅在其他作者的協助之下,完成了〔百科全書〕這部巨著;而也就是靠著這批學者與思想家,伏爾泰的觀點成為啟蒙運動中的普遍化的思想。因為這批學者與思想家都強調廣博知識的具備,故稱之為百科全書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百科全書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