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陷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ㄠˋㄖㄨˋㄔㄣˊㄒㄧㄚˋㄑㄩˋㄖㄨˊ:「ㄒㄧㄢˋㄖㄨˋ」、「ㄩㄝˋㄒㄧㄢˋㄩㄝˋㄕㄣ」。
  2. ㄍㄨㄥㄆㄛˋㄖㄨˊ:「ㄍㄨㄥㄒㄧㄢˋ」、「ㄔㄨㄥㄈㄥㄒㄧㄢˋㄓㄣˋ」。
  3. ㄅㄧˇㄩˋㄔㄥˊㄔˊㄕㄡˇㄖㄨˊ:「ㄌㄨㄣˊㄒㄧㄢˋ」、「ㄒㄧㄢˋ」。
  4. ㄕㄜˋㄐㄧˋㄏㄞˋㄖㄣˊㄖㄨˊ:「ㄍㄡˋㄒㄧㄢˋ」、「ㄒㄧㄢˋㄏㄞˋ」、「ㄒㄧㄢˋ」。
  5. ㄑㄩㄝㄉㄧㄢˇㄍㄨㄛˋㄖㄨˊ:「ㄑㄩㄝㄒㄧㄢˋ」。
  6. ㄒㄧㄢˋㄐㄧㄥˇㄅㄣˇㄓˇㄩㄥˋㄌㄞˊㄅㄨˇㄓㄨㄛㄧㄝˇㄕㄡˋ˙ㄉㄜㄎㄥㄒㄩㄝˋㄏㄡˋㄅㄧˇㄩˋㄨㄟˊㄏㄞˋㄖㄣˊ˙ㄉㄜㄐㄧˋㄇㄡˊㄖㄨˊ:「ㄊㄚㄨˋㄓㄨㄥˋㄉㄧˊㄖㄣˊ˙ㄉㄜㄒㄧㄢˋㄐㄧㄥˇㄧˇㄓˋㄩˊㄉㄚˇ˙ㄌㄜㄅㄞˋㄓ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
解釋:
  1. 掉入或沒入坑洞、泥堆等而受困。
    【例】越陷越深、陷入泥中、陷入車陣 ◎
  2. 攻破、被攻占。
    【例】攻陷、失陷、淪陷
  3. 凹進、凹下。
    【例】一場大病,讓他的眼睛都陷進去了。
  4. 設計害人。
    【例】誣陷、陷害
  5. 泛指害人的陰謀。
    【例】設陷害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n
解釋:
[名]
1.地下坑穴,泛指害人的陰謀。如:「陷阱」。《韓非子.六反》:「犯而誅之,是為民設陷也。」
2.缺點、過失。如:「缺陷」。《國語.魯語下》:「齊閭丘來盟,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三國吳.韋昭.注:「陷,猶過失也。」
[動]
1.沒入、沉入。如:「沉陷」、「越陷越深」、「陷入泥中」。唐.李洞〈題竹溪禪院〉詩:「風搖缾影碎,沙陷履痕端。」
2.設計害人。如:「誣陷」、「構陷」、「陷害」。《史記.卷一一二.酷吏傳.張湯傳》:「然謀陷湯罪者,三長史也。」《三國演義》第一回:「遂於他事陷邕於罪。」
3.攻占、被攻占。如:「攻陷」、「失陷」、「淪陷」。唐.元結〈大唐中興頌.序〉:「天寶十四載,安祿山陷洛陽。」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及城陷,賊縛廵等數十人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ā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沒入、沉入、深入。
  2. [[動] ] 謀害他人。
  3. [[動] ] 掉落、塌下來。
  4. [[名] ] 地上用來捕捉野獸的坑穴,後來引申為害人的計謀。
  5. [[名] ] 缺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