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峽谷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ǎi dǐ xiá gǔ |
解釋:
大陸棚或大陸斜坡上的溝谷,橫剖面多呈V字形,兩壁陡峭,與陸上的河蝕峽谷相似。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海底峽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ubmarine Cany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海床上狹窄的線狀低陷地形,其外型類似陸上的河谷地形,但坡度較陡。海底峽谷切過許多主要海岸的大陸邊緣,向海底延伸至大陸斜坡甚至到深海。谷道常成曲流狀,於最下流形成海底沖積扇,其廣泛的分佈及引起了科學家對其成因的爭論。一般認為其主要的成因為:(1)陸上河流或峽谷的直接延伸,海水面上升後被淹沒,因陸上與海底的峽谷型態類似且部份海底峽谷位於主要河川的外海。(2)海底山崩產生濁流切割岩層而形成,因許多海底峽谷與陸上河川的分佈並無關聯。台灣西南外海有三條主要的海底峽谷,分別為高雄峽谷、高屏峽谷、及枋寮峽谷,為淺海沈積物向深海傳送的主要管道。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底峽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submarine canyon |
日期: | 2003年10月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切入大陸棚或大陸坡(或島),邊緣陡峭之一種深崖或深溝,橫斷面多呈V字形,少數形成頗深之曲折峽谷。其形態有單獨蜿蜓者,亦有分支繁衍者,長度約數十至數百公里不等。其形成一般認係源自海底濁流(turbidity current)之侵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底峽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