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斑躄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雙斑躄魚
英文名: Antennarius biocellatus
描述: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頦部有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其長約等於或稍短於第II硬棘,末端具釣餌(Esca),呈錐形皮瓣,上有許多細絲狀突起,第 II硬棘游離,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2;臀鰭具軟條6-7;腹鰭顯然短於胸鰭;尾鰭圓形。體為一致之橘紅色,體側具若干黑色斑紋,但不成平行之條紋狀。背鰭基部有一黃緣之黑色眼狀斑。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臺灣、菲律賓、新幾內亞、所羅門及帛琉等海域。臺灣發現於南部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rackish-water Frogfish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ntennarius biocellatus (Cuvier, 1817)
形態:
體為一致橘紅色,背鰭基部具有1枚黃緣之黑色眼狀斑。
分布:
分布範圍較狹窄,僅侷限於台灣、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
生態習性:
棲息珊瑚礁水深0~73公尺處。
利用:
因其鮮豔體色,可供觀賞用,惜頗為罕見。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鮟鱇目(Order Lophiiformes)
首目: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亞目:
躄魚亞目(Suborder Antennarioidei)
科:
躄魚科(Family Antennariidae),Frogfishe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雙斑躄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