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子排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nic Composition
作者: 徐惠文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子排字系統,就定義上而言,能產生不同字型且能調和字元的間距;其圖形輸出的品質,若以整個文件的行解析來看,每吋不得少於650行;系統可利用數位化電腦來執行每一行長度的調整、連字符號的處理及每一頁的排版等功能;系統輸出的速度對影片或圖書館資料來說,必須大於每秒300個8點(8-Point)之字元;此外,系統可利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les)做為精細輸出裝置。
  電腦最早成為有效率的排字裝置是在1955年。而在1962年時,由美國政府主要的出版機構代表所組成之聯邦電子印刷委員會宣告正式成立,負責發展一套更好的排字系統,該委員會於次年便發表了一分高速系統規格書,強調在電腦介面及複雜軟體上的需求,結果這分規格書成為日後電子排字領域中舉足輕重的一分規格資料。
  利用電子排字系統,可列印一些如目錄、清單式資料、資訊檢索系統所產生的資料、或電話名錄及航空時刻表等類型之資料。因為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對於要經常重覆執行的工作,例如印製電話名錄等,較為適用,特殊設計的程式既可節省執行的時間,亦可降低成本,這便是排字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排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