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需氯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lorine Demand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應用氯或氯化物加入水或廢水中,以達消毒目的,此為氯消毒(chlorination)的方式。在水中加入某種或另種型式之氯,經一段接觸時間後,分析水中的殘留氯量(chlorine residual),會發現少於添加氯量,稱為水有需氯量。在一定接觸時間後,需氯量=添加氯量-殘留氯量,需氯量是氯分解各種水中物質之反應所消耗的氯量。氯與水中物質之反應可歸納為四類:1.由陽光促進,陽光下的水化氯溶液並不穩定,紫外線幅射提供氯與水反應的能量,這說明室外游泳池耗氯的主要原因,由(1)2HOCl+2H++4e- 2Cl-+2H2O與(2)2H2O 4H++O2+4e-,兩式相加得(3)2HOCl 2H++2Cl-+O2可說明之;另外也是市售漂白粉均以不透明塑膠瓶盛裝的道理。2.與無機物反應,氯與還原性無機化合物如Mn2+、Fe2+、NO2-、S2-等之反應很快;例如地下水處理,氯把亞鐵氧化成鐵離子。3.與氨之反應,氯與氨反應產生一系列氯化氨化合物稱為氯胺(chloramines),最後把氨氧化成氮氣(N2(g))或含氮的無氯生成物。4.與有機化合物反應,例如氯容易與有機氮化合物反應形成有機胺,臭味很重的氯化酚類,以及三鹵甲烷等。對任一水體而言,需氯量會隨接觸時間、pH及溫度的不同而有變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需氯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