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納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 Tun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土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青海省的民和土族聚居區。《納頓》為土語,漢譯是玩的意思,又稱《納頓會》。相傳古代,土族先民學習當地漢族風俗,供奉二郎神,一直沿襲至今。每年夏收後,農曆的七月初三開始,舉行慶豐收的活動。屆時,人們先到二郎廟燒香祭祀,祈求二郎神保佑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然後人們抬著二郎神,敲鑼打鼓到各村巡迴表演。主要內容是教子務農。由舞者六人,分別扮演父、母、子、媳,及兩人扮耕牛。表演者根據所扮的人物,穿不同的服裝,戴不同的面具。有的地區所表演的內容,還有各路神靈的傳說故事,如:五將、殺虎將、關王、五官等。舞蹈動作誇張、粗獷、灑脫。舞蹈氣氛熱烈、歡快。由鑼、鼓等打擊樂伴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納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