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蹙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ˊㄆㄛˋㄖㄨˊ:「ㄆㄛˋㄘㄨˋ」、「ㄑㄩㄥˊㄘㄨˋ」。
  2. ㄓㄡˋㄙㄨㄛㄖㄨˊ:「ㄘㄨˋㄇㄟˊ」、「ㄘㄨˋ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皺、收縮。
    【例】蹙眉、緊蹙
  2. 緊迫。
    【例】國勢日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逼迫、逼近。《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2.縮減。《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
3.聚攏。《孟子.梁惠王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
4.踩踏。通「蹴」。宋.蘇軾〈申王畫馬圖〉詩:「揚鞭一蹙破霜蹄,萬騎如風不能及。」
5.踢。通「蹴」。《禮記.曲禮上》:「以足蹙路騶,有誅。」
[形]
恭敬的樣子。《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容彌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