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蠢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ㄨㄥˊㄌㄟˋㄖㄨˊㄉㄨㄥˋㄖㄨˊ:「ㄔㄨㄣˇㄉㄨㄥˋ」。
  2. ㄙㄠㄌㄨㄢˋㄇㄠˋㄖㄨˊ:「ㄔㄨㄣˇㄔㄨㄣˇㄩˋㄉㄨㄥˋ」。
  3. ㄩˊㄅㄣˋㄖㄨˊ:「ㄩˊㄔㄨㄣˇ」、「ㄔㄨㄣˇㄘ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ǔn
解釋:
  1. 蟲類蠕動。
    【例】蠢動、蠢蠢欲動
  2. 愚笨。
    【例】愚蠢、蠢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ǔn
解釋:
[動]
蟲類蠕動。《說文解字.○部》:「蠢,蟲動也。」
[形]
1.愚笨。如:「蠢材」。《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你這個人好蠢,怎麼還這等說法?」
2.肥胖而行動笨拙的。元.高安道〈哨遍.暖日和風清晝套.三煞〉:「妝旦不抹颩,蠢身軀似水牛。」
3.不遜、無禮。《爾雅.釋訓》:「蠢,不遜也。」《詩經.小雅.采芑》:「蠢爾荊蠻,大邦為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蟲類蠕動。《說文解字.部》:「蠢,蟲動也。」《莊子.天地》:「蠢動相使,不以為賜。」晉.傅玄〈陽春賦〉:「幽蟄蠢動,萬物樂生。」唐.白居易〈閑園獨賞〉詩:「蠢蠕形雖小,逍遙性即均。」

2.動。《莊子.天地》:「蠢動相使,不以為賜。」

3.言行笨拙或愚劣粗俗。元.高安道〈哨遍.暖日和風清晝套.三煞〉曲:「妝旦不抹颩,蠢身軀似水牛。」《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你這個人好蠢,怎麼還這等說法?」《紅樓夢》第五九回:「鶯兒聽見這般蠢話,便賭氣紅了臉,撒了手。」

4.不遜、無禮。《爾雅.釋訓》:「蠢,不遜也。」《詩經.小雅.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漢.劉向《九嘆.惜賢》:「盪渨涹之姦咎兮,夷蠢蠢之溷濁。」

注音: ㄔㄨ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