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騙馬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piàn mǎ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àn mǎ
解釋:
1.騎馬。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只待要急煎煎挾橐攜囊,穩拍拍乘舟騙馬。」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折:「舞劍輪鎗并騙馬,則消的我步走如飛。」
2.一種馬技、馬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又有執旗挺立鞍上,謂之『立馬』。或以身下馬,以手攀鞍而復上,謂之『騙馬』。」
3.拐騙、勾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你本是個折桂客,做了偷花漢。不想去跳龍門,學騙馬。」《水滸傳》第四六回:「楊雄卻認得這人,姓時名遷,祖貫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則一地里做些飛簷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騙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