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鼻蝠 - 教育百科
豬 | |
鼻 | |
蝠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itti's Hog-nosed Bat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 (Hill, 1974) |
|
形態: 頭軀幹長2.9~3.3公分,無尾,前臂長2.2~2.6公分,成體體重僅2公克。體色可能有2型,其一背部毛色為紅褐色,另一型背部為灰色,腹部毛色較淺,雙翼與股間膜為深色。 |
|
分布: 泰國西部堪布里(Kanchanaburi)省桂河旁的小塊區域。 |
|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地為常綠林或落葉林接鄰溪流、農田,且附近有石灰岩洞穴處,喜居在複雜的石灰岩洞深處,在農田區捕食昆蟲;以晨昏為覓食高峯,其他時間可能都靠休眠節約能量的消耗。本種為群居性,平均一群隻數為百隻左右,但個體間保持一定間距;覓食時,也各自有覓食區,會趕走入侵者。生殖季始於乾季,約在4~5月,雌蝠一胎生1仔。由於分布侷限,棲地需求特殊,估計本種數量可能不超過2,500隻,為保護該種蝙蝠,其棲息的小片地區,已自1981年劃設為國家公園。 |
|
綱: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T0000000935--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
|
科: T0000000939--豬鼻蝠科(Family Craseonycter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豬鼻蝠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