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的綜論(制定性綜論) - 教育百科
質 | |
的 | |
綜 | |
論 | |
( | |
制 | |
定 | |
性 | |
綜 | |
論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Qualitative Synthesis |
作者: | 張子超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分析(analysis)與綜論(synthesis)是科學研究的兩項深具重要性及高度價值性的要素,前者強調在研究過程上,對存在或發生在自然界中的現象及實體,進行一個系統化的資料分析和比較的研究工作;而後者則是強調對研究分析所得到的結果進行歸納與概括,以期能綜合整理出一些理論和模式,可對自然現象和事物給與完整說明並對未來提出預測。對一個研究主題而言,綜論的意義是綜合已完成的相關研究結果,歸納所發現的結果 ,建立相關的構念(constructs)、理論(theories)甚至模式(models)。綜論可分為「質的綜論」與「量的綜論」(quantitative synthesis)兩種。 質的綜論是以質的研究方法,結合多位研究學者,針對某一個研究主題或領域,廣泛而且完整地蒐集相關的研究結果或其他資料來源,然後擬定多元化的研究架構進行綜合歸納,以建立相關的建構、理論或模式,並提出建議。總而言之,質的綜論是一種具有彈性(flexible)而且整體考量(holistic)的一種研究方法,研究者在不同的架構下,描述各個參與變項的互動關係,進而綜合推論出一些原則、理論。 質的綜論具有下列幾個特質:(1)這種研究需要多位學者或研究群的合作,以期能包容多種不同的見解和觀點;(2)這種研究的資料來源,其數量要大而範圍要廣,使資料能包括各種不同的立場;(3)這種研究必須有一個研究的架構,依此架構進行思考探討,而獲致綜論;(4)這種研究在經由意義的分析、建構一個思考探討的架構及建立一個新模式所得到的綜論,可供進一步深入的思考、研究和分析。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質的綜論(制定性綜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