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LOGO教學語言 - 教育百科
L
O
G
O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OGO
作者: 張宏慶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LOGO教學語言的第一個版本是於1967年在Bolt, Beranek及Newman公司由Wallace Feurzeig, Seymour Papert等人發展而出。這計畫起初的動機是當這般人對一些初中生施以傳統代數式的程式語言(Algebraic Programming Language)教學時,許多學生面對數值的表示及符號顯得毫無興趣及無奈,因此,他們就著手設計一種語言可運用某種工具去處理英文字及句子。Papert之後,便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一個LOGO研究小組,聞名的機器人式海龜也就是在那時所發展出的。
  LOGO教學語言是LISP程式語言的一種衍生程式語言,其設計是為了教學上的使用。LOGO教學語言是一般性的程式語言(General-Purpose Programming Languages)而特別著重於符號運算(Symbolic Computing)及函數程式設計 (Functional Programming)。LOGO教學語言有3項特色使其在教學上的使用更為顯著:(1)簡化的語法;(2)對程式設計師,在為原始程序的命名及錯誤信息的措辭表達上所用的隱喻(Metaphors),均給予相當細緻的反應;(3)許多應用領域,如海龜繪圖(Turtle Graphics)結合了潛在可充分發揮的智能內涵(Intellectual Content),海龜繪圖可讓程式設計師藉著吩咐在螢幕上的海龜,向前、向右、向左等方向移動,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一旦程式設計師能夠掌握此簡單的繪圖環境,便可更進一步探掘其他較為複雜的諸多功能。
  發展LOGO語言的主要目標不在於訓練專業程式設計師,卻在於對一些具體的計畫提供數學思考的環境。有一位名叫Jean Puget的心理學家提出,人類的學習在於一步步累積的過程,亦即從既有的意念中創造出新的意念。許多在學校裡所教授的數學是很抽象且與孩童們一般的經驗無法聯結,因此要想累積學習過程十分艱難。LOGO教學語言的學習者在此學習的過程中就可免去這些困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LOGO教學語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