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錫伯族踢踏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si Po Tsu T´i T´aW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錫伯族民間舞蹈。流行於新疆的察布查爾一帶錫伯族聚居區。錫伯語為《阿赫蘇偏》。多在年節及喜慶場合表演。舞者不分男女,可多可少。一般在木板地或石板地上作舞。因舞步特點不同,該舞大致分為四類:一、單點踢踏:該舞步節奏鮮明,動作穩健。舞時,前腳踏地,後腳掌打一點,如是反覆,並伴以雙手的壓腕,及聳肩,全身隨之微微顫動。二、雙點踢踏:其特點為每隻腳打雙點,雙腳交替連續做,配以雙手壓腕和小聳肩。三、單雙點踢踏:特點為一腳打單點,一腳打雙點,如是交替反覆,伴以前後動肩、聳肩等。四、瘸子點踢踏:特點是單腳小跳接打點,有換腳跳轉、跨腿轉、蹲轉等。四類踢踏步法,均配有固定的舞曲。由該民族彈撥樂東不爾及葦笛、口琴等樂器伴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錫伯族踢踏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