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口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ㄣˊㄩˇㄉㄨㄥˋㄨˋㄧㄣˇㄕˊㄈㄚㄕㄥ˙ㄉㄜㄑㄧˋㄍㄨㄢㄖㄨˊ:「ㄎㄡˇㄑㄧㄤ」、「ㄓㄤㄎㄡˇ」、「ㄅㄧˋㄎㄡˇ」、「ㄕㄡˇㄎㄡˇㄖㄨˊㄆㄧㄥˊ」。
  2. ㄑㄧˋㄨˋㄋㄚˋㄖㄨˋㄏㄨㄛˋㄈㄤˋㄔㄨ˙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ㄆㄧㄥˊㄎㄡˇ」、「ㄨㄢˇㄎㄡˇ」、「ㄑㄧㄤㄎㄡˇ」。
  3. ㄋㄟˋㄨㄞˋㄒㄧㄤㄊㄨㄥ˙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ㄍㄤˇㄎㄡˇ」、「ㄌㄨˋㄎㄡˇ」、「ㄒㄧㄤˋㄎㄡˇ」、「ㄇㄣˊㄎㄡˇ」、「ㄍㄨㄢㄎㄡˇ」。
  4. ㄉㄠㄈㄥㄐㄧㄢˋㄈㄥㄖㄨˊ:「ㄉㄠㄎㄡˇ」、「ㄐㄧㄢˋㄎㄡˇ」。
  5. ㄨˋㄊㄧˇㄆㄛˋㄌㄧㄝˋㄔㄨˋㄖㄨˊ:「ㄕㄤㄎㄡˇ」、「ㄌㄧㄝˋㄎㄡˇ」、「ㄐㄩㄝˊㄎㄡˇ」。
  6. ㄌㄧㄤˋㄘˊ:①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ㄖㄣˊㄕ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ㄐㄧㄚㄅㄚㄎㄡˇ」。②ㄐㄧˋㄙㄨㄢˋㄕㄥㄔㄨˋㄕㄨˋㄌㄧㄤˋ˙ㄉㄜㄉㄢㄨㄟˋㄒㄧㄤㄉㄤㄩˊ」、「ㄊㄡˊ」。ㄖㄨˊ:「ㄙㄢㄎㄡˇㄓㄨ」。③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ㄑㄧˋㄨˋㄕㄨˋㄌㄧㄤ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ㄌㄧㄤˇㄎㄡˇㄍㄨㄛ˙ㄗ」、「ㄧˋㄎㄡˇㄍㄤㄉㄠ」、「ㄧˋㄎㄡˇㄎㄨㄐ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口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u
解釋:
  1. 人或動物飲食的器官,有的同時是發聲器官的一部分。
    【例】張口、閉口 △嘴
  2. 容器與外面相通的地方。
    【例】瓶口、槍口、碗口
  3. 供出入通過的地方。
    【例】門口、港口、巷口
  4. 關隘。常用於地名。
    【例】古北口、喜峰口、張家口
  5. 兵器或工具上的鋒刃。
    【例】刀口、劍口
  6. 破裂的地方。
    【例】裂口、缺口、傷口
  7. 量詞:(1) 計算人數的單位。
    【例】一家八口 (2) 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
    【例】三口豬 (3) 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
    【例】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u
解釋:
[名]
1.人或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說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如:「張口」、「閉口」、「守口如瓶」。也稱為「嘴」。
2.器物納入取出的地方。如:「槍口」、「瓶口」。漢.王充《論衡.道虛》:「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蓋其口。」
3.內外相通的出入處。如:「港口」、「門口」、「巷口」、「海口」。
4.關隘。常用於地名。如:「張家口」、「喜峰口」、「古北口」。
5.兵器或工具上的鋒刃。如:「刀口」、「劍口」。
6.破裂的地方。如:「傷口」、「裂口」、「缺口」。
7.量詞:(1)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2)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3)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8.二一四部首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人的嘴巴。
  2. [[名] ] 出入的要道。
  3. [[量] ] 計算器物的單位。
  4. [[量] ] 計算人數的單位。特指家庭的人口。
  5. [[量] ] 計算戶口的單位。
音讀: ká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ió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