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ˊㄨˋㄨㄟˋㄐㄧㄥㄐㄩˇㄐㄩㄝˊㄐㄧㄡˋㄒㄧㄚˋㄑㄩˋㄖㄨˊ:「ㄊㄚㄧˋㄎㄡˇㄑㄧˋㄊㄨㄣ˙ㄌㄜㄏㄠˇㄐㄧˇㄎㄜㄧㄠˋ。」
  2. ㄖㄣˇㄓㄨˋㄖㄨˊ:「ㄖㄣˇㄑㄧˋㄊㄨㄣㄕㄥ」。
  3. ㄑㄧㄣㄓㄢˋㄖㄨˊ:「ㄊㄨㄣㄇㄛˋ」、「ㄅㄧㄥˋㄊㄨㄣ」、「ㄊㄨㄣㄎㄨㄢˇ」。
  4. ㄊㄨㄣㄊㄨㄣㄊㄨˇㄊㄨˇㄕㄨㄛㄏㄨㄚˋㄅㄨˋㄍㄢㄘㄨㄟˋㄧˊㄈㄨˋㄧㄠˋㄕㄨㄛㄅㄨˋㄕㄨㄛ˙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ㄧㄡˇㄏㄨㄚˋㄎㄨㄞˋㄕㄨㄛㄅㄧㄝˊㄊㄨㄣㄊㄨㄣㄊㄨˇㄊㄨˇ˙ㄉㄜㄖㄤˋㄖㄣˊㄎㄢˋ˙ㄌㄜㄒㄧㄣ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ūn
解釋:
  1. 食物等東西不經過咀嚼,而直接嚥下。
    【例】狼吞虎嚥、囫圇吞棗 ◎
  2. 兼併、侵占。
    【例】侵吞、獨吞
  3. 壓抑隱藏、隱忍不發。
    【例】忍氣吞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ūn
解釋:
[動]
1.不加以咀嚼就整個嚥下去。如:「吞服藥丸」、「狼吞虎嚥」、「囫圇吞棗」。《晉書.卷九五.藝術傳.單道開傳》:「恆服細石子,一吞數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2.兼併、消滅。如:「侵吞」、「獨吞」。漢.桓寬《鹽鐵論.輕重》:「其後彊吞弱大兼小,并為六國。」《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袁紹存日,常有吞遼東之心。」
3.包含、容納。如:「氣吞山河」。《文選.陸機.辯亡論上》:「喟然有吞江滸之志,一宇宙之氣。」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名]
姓。如漢代有吞景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u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不加以咀嚼就整個嚥下去。
  2. [[動] ] 侵占。
  3. [[動] ] 忍耐。
  4. [[動] ] 合併。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