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團體決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oup Decision Making
作者: 詹昭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多數重要的政治、司法、經濟、商業、教育與社會活動都與團體決定有關,所謂團體決定是指透過團體討論,選擇決定議題與決定策略,然後經資料探索、方案擬議與方案評比等程序,再根據特定準則確定最後方案的過程。
  將成員的個別意見轉化為團體的意見,團體決定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社會決定基則」(social decision scheme),有的團體要求「無異議通過」(unanimity)的嚴格標準,有的團體採用「多數決法則」(majority-wins rule),也有部分團體以「真理至上法則」(truthwins rule)達成最後決定。據研究指出運用嚴格的社會決定法則,團體討論的時間較長,過程感覺比較不舒服,也不容易形成決定,但大家覺得比較公平;較寬的社會決定法則,效果恰好相反。
  通常說多數人商量為「集思廣議」,以為團體決定比個人決定好,多年來相關的研究文獻顯示其實未必。首先研究顯示團體決定會比個人的決定極端,當團體最初的腹案有冒險性時,經討論形成的最後決定會更危險,如果原來的腹案比較保守,團體最後的決定會更保守,這就是「團體極端現象」(group polarization)。其次「團體思考」(group thinking)的相關研究指出,成員同質性高凝聚力又強的團體,當面臨很大的外在壓力時,可能在追求團體一致意見的強烈動機下,失去嚴格評鑑不同方案或意見的能力,因而形成有嚴重後果的團體決定。團體思考的現象還包括:誤以為團體不會犯錯、忽視或壓抑少數人意見、且會出現捍衛團體意見「心靈防衛」(mindguard)等。最後即使團體決定的品質較高,就花費的時間、人力與費用而言,必然比個人決定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團體決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