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地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arth anchor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工結構物之一種,用以將垂直或近乎垂直之擋土工,例如深開挖之地中牆(俗稱連續壁)、邊坡表面之護坡R.C.版或R.C.格樑系統、與擋土牆等,錨定於地盤深處,以保持開挖而成邊坡之整體穩定;地錨也被用於將水平R.C.版或整個地表結構物(例如船塢底版、地下室底版、或R.C.壩等)錨定,以免被上揚水壓力頂升或側力推動而發生傾斜甚至翻覆之災。
  地錨通常由下列部分所構成:
  1. 錨身、又稱鋼鍵(tendon),由多股鋼索或多束預力鋼線所組成,為地錨之主體,以其拉力發揮地錨之錨定力(anchoring force)。
  2. 固定端,又稱固定段(fixed end),其構築方式有二。一為將錨身之末段(長約4至10餘公尺)以灌漿方式固定於鑽孔之土壁或岩壁;一為在錨身之末端裝有特殊設計之機械式錨,可在地表上加以操作使之膨脹而發生錨定力。近來,也有機械、灌漿混台式之固定端出現。
  3. 錨頭,在鋼鍵伸出地表面之處,並在施加預力之後,將鋼鍵固定在地表處的一種裝置,通常包括一片端鈑、一組楔合塞或螺旋塞類之夾緊裝置等。
  地錨全長,短者10公尺左右,長者可達百公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地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