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瑟比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ssepied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巴瑟比舞》十六世紀或更早期,在法國Brittany地區流行的宮廷舞。根據舞蹈大師阿爾波(Thoinot Arbeau, 1519-1596)所著的《Orchésographic》(1588)一書中記載,它是一支二拍子的舞蹈,舞步是《從勃浪舞》(Branle)的舞步加以變化而來,舞句則是不斷地重複。後來,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巴瑟比舞》和十六世紀的《巴瑟比舞》,兩者無論是在拍子和舞步都有所不同。巴洛克時期的《巴瑟比舞》是3拍子舞蹈,樂曲起於後半拍,採用梅呂哀舞(Minuet)舞步,以2小節的樂句為舞句的長度,但速度較梅呂哀舞快。富伊葉(Feuillet)記錄了21首巴羅克的《巴瑟比舞》,其中12首來自法國、7首來自英國,剩餘的2首則來自德國和西班牙。雖然,舞蹈大師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和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也編了一些《巴瑟比舞》,但並沒有流傳下來。在巴羅克舞蹈組曲中,輕快的《巴瑟比舞》常被安排在最後,作為慢舞的對比。它的舞曲用三分法拍子 ── 以三個二分音符為單位,這種3:2的拍子,引發出一種動作與時間的對抗性,提升了動作和時間對位的趣味。今日,雖然在法國的鄉村地區也有一種稱為《巴瑟比舞》的民間舞蹈,但目前仍然無法證明它是否與前述十六、十七世紀的宮廷《巴瑟比舞》巴瑟比舞有所關連。
參照: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 Y., Lodon, 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瑟比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