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形式運思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作者: 王文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依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對發展次第的分法,在十二歲至十五歲間或至二十歲間的青少年,認知結構發生重大的改變,有別於具體運思期。此期的青少年能夠考慮假設;若假設為真,就能從中推演出結果。亦即推理往往忽視「內容」,卻能遵循推理與「形式」,是以稱為「形式」運思。
  具體運思期與形式運思期均與邏輯思考有關(參見相關辭目),但其間仍存有如下差異:
  第一,形式運思期的心智活動,不再需要真正的物體、事件或情境為憑藉。具體運思的兒童,認為真實的領域才是可能的;而形式運思期的兒童,則認為可能的領域才是真實的。
  第二,形式運思期的心智運思,特別是在思考的可逆性方面,有較完備的協調,亦即能將邏輯的(inversion)與相互性(reciprocity)運思統合成單一結構。這些運思的協調,在具體與形式層次上的差別,可以質量守恆(保留)任務來說明。當將泥球揉成香腸狀時,具體運思期學生能不受形狀改變的規制,而指出質量不變。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這些改變可以「反逆」回去。此時兒童也可能說,一個向度(如寬度)的改變,從另一個向度(如高度)的改變獲得補償(即相互性)。具體運思期兒童能運用其中的任一項理由說明,但無法協調。而形式運思期兒童期能同時運用反逆與相互性,說明所持之答案的理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形式運思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