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會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ㄝ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一]guì[二]kuài[三]huǐ[四]hu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ㄩˋㄏㄜˊㄖㄨˊ:「ㄏㄨㄟˋㄑㄧˊ」、「ㄏㄨㄟˋㄏㄜˊ」、「ㄏㄨㄟˋㄕㄤ」、「ㄏㄨㄟˋㄊㄢˊ」。
  2. ㄉㄨㄛㄕㄨˋㄖㄣˊ˙ㄉㄜㄐㄧˊㄐㄩˋㄏㄨㄛˊㄉㄨㄥˋㄖㄨˊ:「ㄔㄚˊㄏㄨㄟˋ」、「ㄨㄢˇㄏㄨㄟˋ」、「ㄐㄧˋㄋㄧㄢˋㄏㄨㄟˋ」、「ㄌㄧˇㄇㄧㄣˊㄉㄚˋㄏㄨㄟˋ」。
  3. ㄊㄨㄢˊㄊㄧˇㄗㄨˇㄖㄨˊ:「ㄍㄨㄥㄏㄨㄟˋ」、「ㄕㄤㄏㄨㄟˋ」、「ㄊㄨㄥˊㄒㄧㄤㄏㄨㄟˋ」。
  4. ㄉㄨㄕˋㄖㄨˊ:「ㄕㄥˇㄏㄨㄟˋ」、「ㄉㄨㄏㄨㄟˋ」。
  5. ㄐㄧㄢˋㄇㄧㄢˋㄖㄨˊ:「ㄏㄨㄟˋㄇㄧㄢˋ」、「ㄏㄨㄟˋㄐㄧㄢˋ」。
  6. ㄌㄧㄠˇㄐㄧㄝˇㄌㄧㄥˇㄨˋㄖㄨˊ:「ㄧˋㄏㄨㄟˋ」、「ㄊㄧˇㄏㄨㄟˋ」、「ㄏㄨㄟˋㄘㄨㄛˋㄧˋ」、「ㄒㄧㄣㄌㄧㄥˇㄕㄣˊㄏㄨㄟˋ」。
  7. ㄋㄥˊㄖㄨˊ:「ㄊㄚㄏㄨㄟˋㄧㄡˊㄩㄥˇ。」、「ㄓˇㄧㄠˋㄋㄨˇㄌㄧˋㄌㄧˇㄒㄧㄤˇㄧˊㄉㄧㄥˋㄏㄨㄟˋㄕˊㄒㄧㄢˋ。」
  8. ㄎㄜˇㄋㄥˊㄖㄨˊ:「ㄊㄚㄏㄨㄟˋㄑㄩˋ˙ㄇㄚ?」、「ㄏㄨㄟˋㄅㄨˊㄏㄨㄟˋㄊㄚㄧˇㄐㄧㄥㄒㄧㄢㄗㄡˇ˙ㄌㄜ?」
  9. ㄕˊㄐㄧㄖㄨˊ:「ㄐㄧㄏㄨㄟˋ」。
注音:
解釋:

ㄎㄨㄞˋㄐㄧˋ:A>ㄍㄨㄢˇㄌㄧˇㄘㄞˊㄨˋㄓㄤˋㄇㄨˋ。B>ㄈㄨˋㄗㄜˊㄍㄨㄢˇㄌㄧˇㄘㄞˊㄨˋㄓㄤˋㄇㄨˋㄍㄨㄥㄗㄨㄛˋ˙ㄉㄜㄖㄣˊㄩㄢˊㄖㄨˊ:「ㄊㄚㄗㄞˋㄧˋㄐㄧㄚㄖㄣˊㄍㄨㄥㄉㄢㄖㄣˋㄎㄨㄞˋㄐㄧˋ。」

注音:
解釋:

ㄧˋㄏㄨㄜˇㄆㄧㄢˋㄎㄜˋㄉㄨㄢˇㄓㄢˋ˙ㄉㄜㄕˊㄐㄧㄢㄖㄨˊ:「ㄊㄚㄓˇㄕˋㄉㄠˋㄍㄜˊㄅㄧˋㄕㄤㄉㄧㄢˋㄇㄞˇㄉㄨㄥ西˙ㄒㄧㄦˊㄧˇㄧˋㄏㄨㄜˇㄐㄧㄡˋㄏㄨㄟˊㄌㄞˊ˙ㄌㄜㄑㄧㄥˇㄕㄠㄏ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1. 集合、聚集。
    【例】會合、會同
  2. 相見、見面。
    【例】會面、會晤
  3. 多數人的集會、聚會。
    【例】宴會、晚會、紀念大會
  4. 為一定目的成立的團體組織。
    【例】教會、農會、同鄉會
  5. 人群文物聚集的城市。
    【例】都會、省會
  6. 瞭解、領悟。
    【例】意會、體會、心領神會
  7. 時機。
    【例】機會、適逢其會
  8. 能、能夠。
    【例】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9. 可能。多用於疑問語氣。
    【例】他會來嗎?
  10. 支付。
    【例】會帳
注音:
漢語拼音: huǐ
解釋:
  1. →一會兒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1. →會計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解釋:
  1. →會稽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ì
解釋:
[動]
1.集合、聚合。如:「會合」。《書經.禹貢》:「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2.相見、見面。如:「會面」、「會晤」。《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
3.瞭解、領悟。如:「意會」、「體會」、「心領神會」。宋.陳亮〈念奴嬌.危樓還望〉詞:「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4.付款。如:「會帳」。《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董》:「二人又吃了一回,起身會鈔而別。」
[名]
1.為一定目的成立的團體組織。如:「教會」、「農會」、「工會」、「同鄉會」。
2.多數人的集會、聚會。如:「宴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3.大城市、行政中心。如:「都會」、「省會」。
4.時機。如:「機會」、「適逢其會」。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是天賜我以報秦之會也。」
[副]
1.能、能夠。如:「我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2.可能。多用於疑問語氣。如:「他會來嗎?」、「會不會是他回來了?」
[介]
適、值。《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注音:
漢語拼音: huǐ
解釋:
[名]
片刻。表示極短的時間。參見「一會」、「一會兒」條。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名]
姓。如漢代有會栩。
[動]
統計、計算。如:「會計」。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解釋:
參見「會稽」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能。
  2. [[動] ] 有可能導致某種結果。
  3. [[動] ] 某事確定發生。
  4. [[動] ] 可以和「袂」搭配,構成疑問句。
  5. [[副] ] 用於動詞和補語之間,表示有成功的可能。
反義詞:
音讀: huē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為特定目的成立的團體。
  2. [[名] ] 多數人的集會。
  3. [[名] ] 民間的儲蓄互助組織。
  4. [[動] ] 相見、見面。
  5. [[動] ] 表示道歉。
  6. [[動] ] 談論。
音讀: kuè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會曉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