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深層結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eep Structure
作者: 毛國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語言學家杭斯基(N. Chomsky)在一九五七年出版的〔語法結構〕一書中,曾提出語法的「變換-生成」理論(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Theory)。依此理論,句子的結構可分成兩個層次,一是表面結構,一是深層結構。自然語言的表層結構是透過一套「音韻律」,賦予句子以語音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個人講出或聽到的部分。深層結構是抽象邏輯的結構,透過一套變換律的規範,可以衍生任一語言所有合乎語法的句子。深層結構的語句形式,可以視為最簡單的句子形式,是簡單、主動、肯定與陳述的,所以又稱為核心句。核心句透過變換律可以轉變為過去式、被動式、否定式及疑問式句子。所以表面結構與深層結構二層次的關係複雜,必須透過變換律,以衍生合乎語法的句子。
  語言可以說是一種用來表示聲音與意義之關係的系統。而深層結構便是語句背後真正想要表達的意義。例如,「約翰打這個球」(John hit the ball)和「這個球是約翰打的」(The ball was hit by John)這兩個句子聲音的組型(表面結構)不同,但是所傳達的意義(深層結構)卻相同。又如,They are eating apples這個句子的意義(深層結構)可能是指「他們正在吃蘋果」,也可能是指「他們正好是吃蘋果」。所以,其表面結構相同,但其深層結構卻不相同。由這些例子可知句子的深層結構是指句子所要表達的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深層結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