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刺棘海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環刺棘海膽Echinothrix calamaris,屬於冠海膽科Diadematidae,生活於水深0~70公尺的礁岩海底。棘刺具有粗細兩種,粗的較長,末端截平,顏色為白色或具有黑白相間的環紋;細的較短,末端尖銳而有毒,顏色為紅棕色。肛乳突底色為橙色,具有藍白相間的斑點,十分美麗而醒目。體殼直徑約8~10公分,連刺棘可達30公分。管足孔每3對排列成一弧狀,各步帶有2行大疣和2~3行排列不規則的中疣。步帶窄而間步帶寬,赤道部各間步帶板上有大疣4~6個,排列成規則的橫行和縱行,但橫行是斜的。反口面間步帶的大棘中空且脆,容易折斷;口面間步帶的大棘扁平,末端鈍。環刺棘海膽白天一般都躲在珊瑚礁岩穴中。夜間則四處在礁石上刮食海藻,常出現在岩石上突出的地方。 廣泛的分佈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各地,台灣各地及離島珊瑚礁區。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環刺棘海膽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Diadematoid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台灣各地及離島珊瑚礁區
棲所環境: 礁石區
中文亞目名: 冠海膽亞目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科名: Diadematidae
世界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中文目名: 冠海膽目
拉丁屬名: Echinothrix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分布深度: 0~1m 潮間帶及潮池
中文科名: 冠海膽科
拉丁亞目名: Diadematacea
拉丁亞綱名: Euechinoidea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拉丁種小名: calamari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環刺棘海膽
英文名: Echinothrix calamaris
描述:
英名Banded urchin, Double-Spined Urchin, Hatpin Urchin, Banded Longspine Urchin。體殼直徑約8至10公分,含刺棘直徑約可達30公分,表皮白色至鮮綠色,刺棘有粗、細兩種:反口面間步帶的粗刺棘較長,中空且脆,容易折斷,末端鈍而不會刺傷人手,呈白色、紫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有些具有深色的環紋;口面間步帶的大棘扁平,末端鈍;細刺棘較短,尖銳且有倒鉤,顏色較深,常呈紅棕色,有些為黃色或黑褐色。幼小的環刺海膽的刺上有白色、綠色至藍色的彩帶,閃閃發出螢光。反口面(背部)中央的肛乳突呈紅褐色或綠色,有藍色、黑色或白色的小點,相當美麗而醒目。管足孔每3對排列成一弧狀,各步帶有2行大疣和2至3行排列不規則的中疣。步帶區窄,間步帶區寬,赤道部各間步帶板上有大疣4至6個,排列成規則的橫行和縱行,但橫行是斜的。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海域,為常見種,臺灣各地岩礁海域經常可見。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