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皮膚劑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kin Dos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皮膚表面照射中心的吸收劑量,為由空氣照來及身體散射回來劑量之和(體外射源)。皮膚為人體最外圍的防衛組織,覆蓋面積平均為1.8㎡,並有調節體溫及排洩廢物等重要生理功能。分為表皮(epidermis)及真皮(dermis)兩層,中有一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生長補充表皮細胞,為皮膚的危急組織,輻射保健上定義為皮膚表面下0.007公分,即7mg/cm2,以此點劑量稱為淺部劑量作管制標準。因輻射照射皮膚微血管充血而引起病態紅點,紅斑是輻射劑量史上第一次採用的標準,因此才有人類紅斑劑量(skin eryhema dose)的單位,標準紅斑劑量為665雷得,最早的保健物理防護規範即以此值十分之一為限值。深部劑量(depth dose):在皮下某深度的劑量,通常以皮膚劑量的百分比表之,故又稱百分比深部劑量(percentage depth dos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皮膚劑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