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第二性徵 - 教育百科
ˋ
ˋ
ˋ
  • 漢語拼音 dì èr xìng zh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ì èr xìng zhēng
解釋:
人類在青春期,受內分泌影響,身體及性格方面的特殊表徵,以突顯性別。如女性的皮膚細膩、發音尖銳、愛美;男性的長鬚、發音低沉,都為兩性的第二性徵。也稱為「副性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第二性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
作者: 陳聰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第二性徵指個體青春期開始後,除生殖器官的成熟外,其他與男女性別發展有關的一些身體上的變化。
  男性的第二性徵主要有:(1)體毛的生長,包括陰部、腋毛、臉部的汗毛、手背及下肢等部位。(2)聲音的變化:初期音質模糊沙啞略帶磁性,青春末期則變為低沈。(3)乳房結的產生及乳暈的短暫擴大。
  女性的第二性徵主要有:(1)胸部的發展:是女性邁向性成熟最明顯的信號;由初期平坦,漸漸萌生乳芽,乳房隆起,乳暈增大。(2)體毛的生長:陰部及腋下逐漸長出粗捲而深黑的毛。(3)骨盆的發育及皮下脂肪的增加,臀部變得渾圓寬大。(4)聲音也變得渾厚優美。
  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使男女性在身體外表上有顯著的差異。青少年不但對自己身體變化格外敏感,同時也關切同性友朋的變化,並與自已相較,以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也試著調適因生理變化所造成的衝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第二性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