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葑田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fēng ti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g tián
解釋:
1.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長日久之後,根離地而浮於水上,農家乃利用其又廣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種植,故稱為「葑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七.林和靖》:「蔡寬夫詩話云:『吳中陂湖間,茭蒲所積,歲久根為水所衝蕩,不復與土相著,遂浮水面,動輒數十丈,厚亦數尺,遂可施種植耕鑿,人據其上,如木筏然,可撐以往來,所謂葑田是也。』」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一九:「不看茭青難護岸,小舟撐取葑田歸。」也稱為「架田」。
2.湖面為茭蒲等水生植物占滿,而湖泊漸趨乾涸,稱為「葑田」。宋.蘇軾〈乞開杭州西湖狀〉:「自國初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葑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