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食浮於人 - 教育百科
ˊ
ˊ
ˊ
ˊ
shí fú yú ré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fú yú rén
釋義:
所得的俸祿超過人的才幹。見「人浮於事」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坊記》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1>。故君子與其使食2>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注解〕 (1) 亡:音ㄨˊ,通「無」,沒有。 (2) 食:指俸祿。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浮於事」原作「人浮於食」。根據《禮記.坊記》中記載,孔子曾說:「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不貪求富貴、以減少禍亂。後來「人浮於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書證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在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書證:
01.《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源)
02.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伏念臣向者名過其實,食浮於人。兄弟並竊於賢科,衣冠或以為盛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食浮於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