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魚尾 - 教育百科
ˊ
ˇ
yú wě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ú wěi
解釋:
1.魚的尾部。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懷〉詩:「簁簁魚尾掉,瞥瞥鵝毛換。」唐.杜牧〈即事〉詩:「蕭條井邑如魚尾,早晚干戈識虎皮。」
2.比喻眼角的皺紋。《金瓶梅》第二九回:「你行如擺柳,必主傷妻;魚尾多紋,定終須勞碌。」
3.一種古書版刻標識。在書葉中縫有魚尾形的丙字標記,作為間隔文字或題記書名之用。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三齣:「則見沒掂三展花分魚尾冊,無賞一挂日子虎頭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魚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魚尾,版本學術語之一。古書之版心中縫多刻有︻ 式符號,因其形似魚尾,故名。清趙慎畛〔榆巢雜識〕云:「書中開縫每畫︻,名為魚尾,象形也」。魚尾是折疊書頁之標號,刻於版心中縫之上,或下,其作用為便於折裝整齊。凡魚尾體黑者,稱黑魚尾;體白者,稱白魚尾;有花紋者,稱花魚尾。在上者,稱上魚尾;在下者,稱下魚尾。同頁上下有兩魚尾者,稱雙魚尾;僅有一處者,稱單魚尾。古書也有三魚尾、四魚尾者,最多者為六魚尾,如明萬曆刻本〔御世仁風〕4卷。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魚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