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荑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除去田裡的野草。
    【例】芟(ㄕㄢ)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草木初生時的嫩芽。《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唐.白居易〈東牆夜合樹去秋為風雨所摧今年花時悵然有感〉詩:「碧荑紅樓今何在?風雨飄將去不回。」
2.借指女子柔細的手。如:「柔荑」、「香荑」。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除去田裡的野草。《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八.周禮音義上》:「荑,音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ㄧˊ

1.草。《說文解字.艸部》:「荑,艸也。」

2.茅之嫰芽。《玉篇.艸部》:「荑,始生茅也。」《詩經.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漢.毛亨.傳:「荑,茅之始生也。」

3.泛指草木初生時之嫩芽。《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徐登》:「登乃禁溪水,水為不流;炳復次禁枯樹,樹即生荑。」《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唐.李善.注:「《本草經》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延年。』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故曰丹荑。」

4.發芽、萌發。南朝宋.謝靈運〈孝感賦〉:「荑柔葉於枯木,起春波於寒川。」南朝梁.沈約〈長歌行〉:「春隰荑綠柳,寒墀積皓雪。」

㈡ㄧˊ

除去田中野草。《字彙.艸部》:「荑,芟刈。」四部叢刊本《周禮.地官.稻人》:「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唐.陸德明.釋文:「荑,音夷。」宋.李光〈去地草〉詩:「詎勞斧鉞誅,芟荑費鋤杷。」

注音: ㈠ㄊㄧˊ ㈡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