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非洲侏儒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frican Dwarf Crocodil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Osteolaemus tetraspis 9Cope, 1861)
形態:
體長不超過2公尺,頸鱗板4片排成2列,每列的2片頸鱗板緊接在一起,頭鱗板不規則呈一橫列,吻很短比吻基寬還小,眼睛大而突出,身體呈棕黑色。
分布:
中西非洲。
生態習性:
生活於沼澤、池塘或雨林內的小溪流,經常單獨存在,少在太陽下作日光浴,而躲在河岸邊的洞穴裡,晚上才出來活動,性情溫馴,以魚、軟體和甲殼類動物以及蛙等為食,母鱷會以枝葉等築一直徑約1.5公尺左右的巢,每窩產10~17個蛋,蛋約6.5公分長,4公分寬,64公克重,孵化期約4個月,小鱷長20~30公分,可做四腳離地的快速奔跑。
目:
鱷目(Order Crocodilia)
科:
鱷科(Family Crocody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非洲侏儒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